草业科学1999年开始招生本科生,2002年成立草业科学系。2000年,草业科学专业与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原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联合申报草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准成立,同年,草业科学被遴选为校级扶持学科加以建设。200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了教育厅组织的学科建设评审,正式挂牌为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草学申报并获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18年的不断积累和跨越式发展,草学已成为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办学层次的一级学科。
近年来,通过加大投入和学科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和科研条件明显改善。“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草地资源及其利用重点实验室”2011年立项,2016年通过验收;“云南省卓越草学类人才教育培育基地”2015年立项,目前各项建设任务进展顺利。草业科学系实验室面积16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资产达200万元。现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草业科学认知中心”和两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种羊场),能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实践教学、综合性实验(实习)开设、毕业生产实习以及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和优化配置教学科研资源,现已形成了一支由34人组成的师资团队,层次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良好,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成效方面整体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1、 师资队伍
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7人(其中院外任课教师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1人,助理研究员1人,讲师3人,实验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1人。聘请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全部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员)。本学科师资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校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
2、 教学条件与教学改革
草业科学专业立足西南边疆,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草地资源优势和优越的环境资源条件,不断深入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建设,在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将云南草地生物多样性、草类植物种质创新、草地农业、草坪建植管理研究成果有机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教学主要依托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草地资源及其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184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600余台套,价值500余万元。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也可供部分实验教学使用。有校内草业认知中心实习基地1个,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本学科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一类课程4门,先后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7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各类教材10余部。
3、 科学研究
本学科在云贵高原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草地农学与种质资源创新、草坪与环境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并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成效。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专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项目20余项。引导和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教育厅和学校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结合毕业实习参与到指导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中。
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5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21部、出版学术著作23部,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登记牧草品种17个,授权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型专利14项,制定云南省地方标准4个。
4、 对外交流合作
本学科70%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以及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拓展视野、跟踪前沿、成果共享,对于提升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